在日常生活中,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作為街道與社區居民之間的橋梁,其服務質量直接關系到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和社區宜居性。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服務團隊,提升社區服務“軟實力”?近日,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給出了自己的答案——“431”工作法全鏈條培訓。
記者了解到,隨著政策法規的不斷更新,窗口工作人員必須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準確解答民眾的疑問,提供高效的服務。“431”中的“4”即為一年分為4個季度,每季度開展1次業務能力測試,確保每位員工對政策法規有精準的把握。斜土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測試不僅是對員工知識掌握程度的一次檢驗,更是對員工學習動力的一次激發。測試結束后,我們的工作人員還會及時跟進試卷分析,針對員工們薄弱環節進行強化,持續鞏固他們的政策知識點。”
老員工帶教新員工
在為社區居民服務的過程中,不斷會有新生力量的補充加入。那么,新進人員如何快速融入團隊,提升業務能力呢?這就引出了“3”的含義——以3個月為培訓周期,做好新進人員的入職培訓工作。據悉,斜土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制定了詳盡的學習計劃,通過“智慧小課堂”等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豐富培訓內容。另外,新老員工之間的相互交流,不僅加強了溝通技巧的培養,也為新進人員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這樣的培訓機制,為新員工獨立上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片說明:消防應急培訓
除了業務培訓和入職培訓,斜土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還非常注重風險防范和安全知識的培訓。“431”中的“1”代表著每年至少開展1次全員培訓,涵蓋信息安全、應急預案、服務改進等領域。斜土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通過開展崗位風險點自查,能夠及時發現員工服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并結合工作制度的不斷完善,將服務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及時彌補。”
斜土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表示,將繼續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建設,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持續推動學習成果轉化。在提升綜合服務“軟實力”的同時,繼續擦亮為民服務的“金招牌”,用實際行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構建和諧社區貢獻力量。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