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短視頻憑借直觀生動的畫面、簡潔明快的節奏,契合了大眾碎片化的接收習慣,迅速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也成為商家和個人開展商業營銷的重要平臺。商業營銷重在誠信與規范,但如今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肆意滋生。一些商家和博主為了吸引眼球、獲取流量,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從打造悲慘人設、虛構苦情戲進行賣慘營銷,到編造社會名流、成功人士虛假人設收割流量;從假借科普、解讀名義散布專業領域虛假內容,到利用“情感交流”“快速致富”等噱頭誘騙特定群體非理性消費……這些惡意營銷行為,不僅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破壞網絡生態環境,還對公眾價值觀產生極大誤導。
惡意營銷為何能在短視頻領域大行其道?利益驅使是首要原因。在流量至上的時代,流量就意味著金錢。一些商家和博主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罔顧道德和法律底線,炮制各種博眼球的營銷內容。同時,平臺監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部分平臺過度關注流量數據,內容審核把關松懈,甚至對惡意營銷行為姑息縱容,這無疑為惡意營銷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此前,監管部門已針對短視頻領域存在的諸多亂象開展過治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惡意營銷的勢頭,但這一亂象仍時有反彈且不斷變異。此次專項行動明確整治重點,要求壓實平臺責任,健全算法推薦和流量分配規則,優化營利權限管理,并對存在突出問題的網站平臺及賬號依法依規從嚴處置處罰。相關舉措直擊行業發展要害,旨在構建起“技術+法律”的雙重防線,促使平臺與創作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效遏制惡意營銷歪風。
當然,短視頻惡意營銷亂象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徹底整治,而是需要各方持續努力、久久為功,共同向短視頻惡意營銷說“不”。期待通過此次專項行動,能夠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抵制惡意營銷的合力。只有這樣,短視頻行業才能徹底擺脫惡意營銷的陰霾,擁抱更加風清氣正、充滿活力的未來。(來源:法治日報)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