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庭題材微短劇《家里家外》在各大網絡平臺熱播,不但受到觀眾一致好評,成為微短劇精品化的又一力作,而且成功入選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六批推薦劇目。
《家里家外》劇照。出品方供圖
《家里家外》以川渝地區為背景,從20世紀80年代講起,聚焦一個重組的四口之家:工程師陳海清帶著女兒陳爽、墨水廠工人蔡曉艷帶著兒子邵一帆偶然相遇相識,他們從陌生陌路到相親相愛,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經營著小家,也經歷著成長,一家人攜手抵擋外界風雨,共赴美好生活。劇集在短平快的鏡頭中彌漫平凡日常的煙火氣,傳遞溫暖人心的力量,體量不大卻沉淀出愛與信任的意義、奮斗的價值。蘊含在溫馨感人情節中的點點滴滴,如天府可樂、海鷗牌手表、青羊電視機等帶著時代印記的老物件,讓專屬那個時代的記憶重現。伴隨著故事主線推進,川渝地區特大洪災與救援、中國女排首次奪冠等真實事件,串聯起時代的發展進程,劇集也以此體現社會飛速發展的脈搏,讓虛構的故事有了生活質感與生發土壤。
近年來,微短劇以短小精悍的樣式,適應快節奏生活中人們碎片化的內容消費需求,產生了日益強大的市場規模,“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跟著微短劇來學法”等創作計劃、網絡視聽節目季度年度推優等工作機制,不斷推動微短劇走上精品化發展路徑,護航新業態發展。在此基礎上,《家里家外》體現出對品質的精心打磨和不懈追求,雖然每集只有幾分鐘,但故事向細致與縱深處立意、挖掘,讓一家人之間的相處、包容與愛等抽象概念,在一件件日常瑣事中得以具象化:陳海清蔡曉艷夫婦之間的感情通過做家務、“秀恩愛”等小事不斷升溫;陳爽從內心接納蔡曉艷,體現在她細細摩挲蔡曉艷為她修補過的毛衣的鏡頭中;邵一帆對新家庭的認可,凝結在去派出所改姓“陳”的情節里……這些耐人尋味的細節,將蘊含其中的主旨內涵娓娓道來,這部輕體量劇集也讓觀眾在有限的屏幕空間、劇集時間內,感受到“在變化的時代中,不變的是家人和愛”的深刻意蘊。
在沉淀品質、傳遞溫情之外,《家里家外》還通過細密的鋪陳,傳遞給觀眾更多正向價值。劇情歷經起承轉合走向“大團圓”式結局,一家四口都在成長歷練中大有收獲。影像不斷剖析人物身上的閃光品質和堅韌品格:陳海清作為一名工程師,技術過硬、甘于奉獻,同時又在生活遭遇變故時敢于創新,毅然“下海”,一步步實現財富累積;蔡曉艷外表潑辣,內心善良,真誠待人,替陳爽打抱不平,對小姑子施以援手。男女主人公也秉持先進開明的教育理念,不刻板地要求姐姐時刻謙讓弟弟,也不一味苛求孩子成績優異,而是尊重女兒對排球的熱愛,也支持兒子對奧數的熱忱,使孩子們健康成長、逐夢成才。《家里家外》用戲劇化的演繹,讓觀眾感受善良真誠與努力奮斗,體會腳踏實地與勇于擔當,傳遞了正能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張瀟瀟)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