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對主要貿易伙伴(包括中國)實施新的關稅措施,引發了全球市場的動蕩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作為回應,中方迅速采取反制措施。
在疫情后通脹長期居高的背景下,新的關稅政策無疑為物價“火上澆油”。從雞蛋、牛奶等日常食品,到學校和家庭常用的教育、生活用品,價格持續攀升,消費者對賬單的敏感度顯著增強。目前中大宗商品尚未出現明顯波動。不少批發商反映,積壓的大宗庫存足以支撐一至三年,但價格傳導鏈條正逐漸影響到“輕小商品”。例如99美分店、5美元商店等零售場所正面臨壓力,預計未來幾個月將不得不調整價格。
一位從事教育用品銷售的商家珍妮絲坦言,關稅導致進口商品價格全面上漲,甚至美國本土產品也因依賴海外零部件而提價。“學校采購預算緊縮,客戶不敢下單,生意明顯下滑。”她擔心,長期高關稅將讓小企業難以生存,而大企業或許能勉強支撐。
多位消費者反映,盡管未刻意關注單價,但結賬時總支出明顯增加。消費者普遍對關稅政策帶來的物價上漲與經濟不確定性表示憂慮。
對于特朗普政府所謂“短期陣痛換長遠利益”的說法,受訪者表示擔憂。消費者認為過高稅率“顯然不合理”;也有美國消費者擔憂,貿易對抗可能激化中美矛盾,“關稅沒有任何幫助,兩個大國硬碰硬,最終沒有贏家。”
總體而言,美國消費者普遍對新關稅政策和隨之而來的經濟損失表示焦慮和擔憂。如何平衡貿易政策與民生經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看看新聞記者: 任美星
編輯: 劉雨陽
責編: 章一葉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