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凌晨,全球金融市場在接連的重磅消息中劇烈震蕩。盡管美聯儲此前試圖通過降息政策穩定市場,但今日的三大事件顯示,救市努力已顯乏力,投資者信心進一步崩塌。
一:貝萊德CEO警告“降息無望”,利率或反向攀升
凌晨0點35分,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BlackRock)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在接受采訪時直言:“美聯儲今年降息四至五次的可能性為零,利率甚至可能上升。”這一表態徹底擊碎了市場對寬松政策的期待。
芬克的判斷基于兩大核心邏輯:
1. 通脹壓力加劇:美國白宮近期推行的關稅政策正加劇國內通脹風險。4月4日,中國宣布對美進口商品加征34%報復性關稅,美國隨即擴大對華半導體、新能源等關鍵領域的關稅范圍,導致全球供應鏈成本飆升。芬克警告,這種政策博弈“正在破壞全球經濟穩定”。
2. 市場連鎖反應:過去三天內,美股累計跌幅超20%,市值蒸發近6萬億美元。芬克坦言,盡管長期來看這是“買入機會”,但短期恐慌已引發對沖基金和杠桿ETF大規模拋售。僅上周五一天,全球對沖基金便拋售超過400億美元股票,科技股首當其沖。
這一言論迅速引發連鎖反應。截至北京時間4月8日早盤,美股期貨再度暴跌,道指期貨跌4%,納指期貨跌5.6%,恐慌指數VIX飆漲超50%。
二:特朗普堅稱“美國無通脹”,呼吁美聯儲緊急降息
與市場悲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4月7日通過社交媒體“真相社交”發文稱:“油價、食品價格和利率都在下跌,美國根本沒有通脹!”他再次敦促美聯儲“立即降息”,并指責中國加征關稅是“對美國利益的剝削”。
然而,這一說法與數據嚴重背離:
通脹數據“打臉”:2024年10月美國核心CPI同比上漲3.3%,核心PPI上漲3.1%,均遠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2025年一季度,受關稅沖擊,進口商品價格環比上漲5.2%,進一步推高通脹壓力。
政策矛盾加劇市場混亂:特朗普的言論被解讀為政治施壓,但美聯儲內部已對降息持謹慎態度。2024年12月會議紀要顯示,多數官員認為“需等待通脹進一步降溫”,甚至有人擔憂過早降息可能重蹈1970年代滯脹覆轍。
這種政策信號的分裂,導致投資者對美聯儲的信任度降至冰點。市場數據顯示,交易員對5月降息的預期概率已從一周前的80%驟降至不足50%。
三:高盛“衰退倒計時”報告觸發史詩級拋售
4月6日,高盛發布題為《美國經濟:衰退倒計時》的重磅報告,將美國2025年四季度GDP增速預測從1.0%下調至0.5%,并將未來12個月經濟衰退概率從35%上調至45%。報告警告,若白宮在4月9日實施全部擬議關稅,衰退概率將“逼近100%”。
高盛指出三大衰退催化劑:
1. 關稅沖擊實體經濟:外國赴美旅游人數銳減,消費品出口受阻,預計拖累GDP增長0.1-0.2個百分點;
2. 資本支出凍結:政策不確定性導致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驟降5%,接近停滯;
3. 金融市場負反饋循環:美股暴跌引發家庭財富縮水,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2020年疫情以來最低水平。
報告發布后,全球市場陷入拋售狂潮。4月7日,歐洲股市開盤即崩盤,德國DAX指數暴跌10%,意大利富時MIB指數跌8%;亞洲市場緊隨其后,日經225指數熔斷,恒生指數跌近10%。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7.3,創2024年以來新低。
今日凌晨的三大事件,共同勾勒出一幅政策失效與市場絕望的圖景:
美聯儲陷入兩難:若按特朗普要求降息,可能加劇通脹;若跟隨貝萊德建議加息,則可能引發債務危機。目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飆升至4.5%,企業債違約風險攀升。
全球供應鏈“斷鏈”風險:中美關稅戰迫使企業加速供應鏈重構。蘋果、特斯拉等公司宣布暫停在華新增投資,轉而向東南亞和墨西哥轉移產能,但這需要至少2-3年才能形成替代產能。
散戶與機構的對決:在機構瘋狂拋售的同時,散戶資金逆勢涌入農業、生物科技等防御板塊。4月7日,A股農業板塊逆勢上漲3.5%,美國農產品期貨價格單日漲幅超7%。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