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的浪潮中,醫療健康領域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4月9日,在2025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展覽會(CMEF)同期,聯影舉辦uAInnovation2025創新大會,發布“元智”醫療大模型,并同步推出覆蓋影像診斷、臨床治療、醫學科教、醫院管理、患者服務等多場景的10余款醫療智能體。這場以“多智能體”集群為核心的醫療生態發布,提示著AI煥新醫療場景下,整個行業正加快從“單點工具提質增效”邁向“群體智能驅動生產力躍遷”的新發展階段。
解鎖智能醫療未來新圖景
以 DeepSeek 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取得突破進展,聯影依托自身在醫學影像和醫療AI領域的深耕,構建起醫療垂域、多模態協同、自主進化的大模型——聯影“元智”醫療大模型(簡稱uAI NEXUS)。
基于數千萬級醫療影像數據和數十萬級醫療級精細標注數據訓練打造的“元智”醫療影像大模型,不僅能支持 10+ 影像模態、300 種影像處理任務,在處理諸如復雜病灶診斷、器官分割等關鍵任務上,模型的精準度測評已超過 95%,性能大幅超越此前行業最優模型。
聯影集團董事長薛敏在主旨演講環節談到:“大模型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 ‘參數競賽’,逐漸轉向圍繞‘生態協同和場景落地’的下半場比拼。未來由文本、影像、混合模型能力驅動的大模型基建,將有可能全面重塑AI產品的應用形態,最終將智能真正轉化為生產力。”
AI從效率工具轉變為“智能協作者”
如果說元智醫療大模型是聯影數智化醫療的堅實底座,那么基于該平臺孕育而生的一系列“醫療智能體”是聯影加速醫療AI在應用端大爆發的核心驅動力。
大會現場,聯影首度公布十余款適用于影像診斷、臨床治療、醫學科教、醫院管理、患者服務的多場景智能體,在元智醫療大模型的賦能下,這些智能體以感知、理解、決策、執行為核心能力,支持解決臨床痛點。
在影像診斷領域,uMetaImaging影像全智能體,打破了傳統AI“單病種、單應用”的局限,依托海量跨模態醫學影像數據與文本數據訓練,構建起了一套影像智能體診斷范式。在放射科,基于影像大模型,智能體僅需一次胸部CT掃描,即可自動進行胸腔、食管、縱隔、氣管與支氣管、肺部、骨骼、心臟與大血管等部位 37 種胸部 CT 常見病種和異常的檢出,其行業首創“一掃多查”性能目前超過業內最好的模型。
在臨床治療場景中,手術智能體充分展現從理解到精準行動的卓越能力。以復雜的外科手術場景為例, uAI MERITS多元手術智能體創新性地整合視頻、語音、圖像等多模態數據,構建起智慧手術室的“眼、腦、手”協同體系。
聯影還推出患者服務、醫院管理等場景下的智能體。其中,“有愛小山-病歷助手”依托醫療多模態大模型,可一鍵生成多種類型的醫療報告,重塑報告書寫模式。該智能體已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落地應用。
推動診療裝備向“智能體化”演進
聯影在大會上還全面展示了全棧全譜AI技術賦能下的超級裝備蝶變成果,覆蓋精準影像、診療融合與健康管理三大關鍵領域。
在精準影像方面, 聯影此次展示了業界首創uCT SiriuX雙寬體CT ,突破性地實現了8ms業界最高心臟時間分辨率、雙寬16cm全臟器容積覆蓋和470mm超大能譜成像視野,成就了時間、覆蓋與精準度的全維性能飛躍。其公開的單心動周期全心能譜多維度成像,將在不遠的未來,為復雜冠心病等疾病的精準診斷提供全新維度的技術可能。
在診療融合領域, uLinac EternaTx一體化CT直線加速器集成了CT影像引導功能,首次實現了影像與劑量雙引導的在線自適應放療,為腫瘤患者提供更精準、更高效的治療方案。“零噪聲”DSA 通過57%的分辨率提升與低劑量成像技術的突破,在保障微創介入手術“安全與精準性”的同時,兼顧患者舒適性。uInterv C550經皮介入手術機器人以實時可視化引導與高精度主動操控技術,重新定義了穿刺手術的新范式。
在健康管理方面,首批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涵蓋助聽器、動態血糖監測與心電監測系統,圍繞聽損、糖尿病與心血管三大慢病,結合AI算法賦能,推動個體健康敘事從“被動診療”走向“主動預防”。
薛敏表示,未來這些超級裝備將進一步向人機無縫協同的智能體邁進,全方位重構醫生及醫技人員、患者、設備三者協作的模式。
從元智醫療大模型平臺到10余款醫療智能體發布,聯影正以生態化、場景化創新,推動“診與療的無縫融合”“醫院與家庭的健康管理閉環”,以及“數智技術與臨床需求的深度共生”。 聯影表示,將持續與產學研醫加快深度共創,推動“元技術數智化醫院”從藍圖走向現實,為全球醫療健康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原標題:《聯影發布“元智”醫療大模型,醫療智能體如何重構未來醫療?》
欄目主編:樊麗萍
本文作者:文匯報 唐聞佳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