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轉股時限前后,大豐實業(603081.SH)股價來了一把“過山車”,愈萬名股東深陷其中,里面是否存在人為“導演”,或需要上市公司給出更完整的信息披露。
2019年3月27日,大豐實業發行6.3億元的大豐轉債(113530.SH),期限6年(2019年3月27日至2025年3月26日)。 2025年3月21日,大豐轉債迎來最后交易日。隨后的2025年3月26日,是大豐轉債的最后轉股日,也是大豐轉債兌付登記日。
從盤面看,今年一季度,大豐實業錄得單邊上漲,股價從10元下方來到15元一線(3月初),高于轉股價12.95元。持債人選擇轉股,拿到的成本是12.95元/股,較現價會有約15%的折扣。而大豐轉債的兌付本息金額為人民幣116.00元/張(含稅),較面值差不多也給出了16%的收益。
如此一來,市場轉股的積極性并不高。數據看,直到2025年3月24日,累計轉股比例只20.02%。此時轉不轉股對持債人無差別,但對上市公司來說卻有天壤之別,兌付需要付出真金白銀,轉股則只是增發股份。

正是在此背景下,2025年3月24日晚,大豐實業“恰巧”有了大動作。
據披露,大豐實業與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智元機器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結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推動文娛旅體商產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創新,擬共同探索文娛旅體商產業的應用場景并構建深度的戰略合作關系,貼合時下熱點。雙方共同投資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大豐實業持股85%,并將于合資公司成立后一個季度內提供不低于1500萬元意向采購訂單用于場景研發。
受消息刺激,3月25日,大豐實業完成“T字漲停”,股價沖到16.52元/股。轉股的理論賬面溢價來到了27%左右。

股價如此搶眼,也大大刺激了可轉債的轉股需求。數據看,3月25日,持債人一口氣轉了1752.37萬股,令累計轉股比例從20.02%一下子抬升到56.04%。
不過3月26日,大量轉股開始套現,當天大豐實業以跌停開盤,盤中雖多次有資金撬板,但仍然錄得大跌。而這最后的轉股日,持債人則僅轉了23.87萬股。

最終,大豐轉債到期兌付了273.825萬張(占比43.46%),共計轉了2749.92萬股,兌付總金額3.18億元。截至去年3季度末,大豐實業的貨幣資金為6.14億元,覆蓋兌付總金額。若沒有3月25日的大量轉股,大豐實業恐怕還需多支出逾2億元。

此后,大豐實業股價萎靡不振。3月27日、28日連續跌停,3月26日至4月3日,大豐實業7天跌幅33.6%,換手率57.87%,股價硬生生砸到了12.95元的轉股價以下。場內股東賬面損失較重。
筆者認為,大豐實業這都場股價異動,前面在戰略合作協議消息刺激股價上漲后,在客觀上起到了“提醒”可轉債持債人轉股的作用,后面大量債轉股的套現又引發了股價的踩踏下跌。
大豐實業和智元機器人的這次合作到底是一場戲還是真合作?這就需要上市公司更加詳加披露相關細節,比如協議雙方是何時才有的接觸,在簽訂戰略框合作協議前,有過哪些合作細節上的討論等?此外,后續有關大豐實業與智元機器人合作是否順利,相關進展也需及時披露。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