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節期間,甘肅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緊扣“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主題,統籌開展莊重祭掃、思政教育、科技賦能等系列活動,覆蓋全省14個市州超2萬人次,通過儀式感染、實踐浸潤、創新傳播三重路徑,推動英烈精神融入城市血脈。各地結合紅色資源特色,形成“一地一品”實踐模式,為新時代甘肅發展注入精神動能。
蘭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省市部門舉行“讓無名烈士不再孤單”主題祭掃活動,為蘭州戰役中474名無名烈士墓碑描紅、敬獻鮮花,并啟動常態化“認親祭掃”機制。通過大數據比對、DNA鑒定等技術手段挖掘烈士身份信息,未來將建立“一對一”守護檔案。蘭州市第五十九中學師生參與“認領無名烈士”活動,通過擦拭墓碑、聆聽事跡宣講,傳承紅色基因。
張掖市在民樂縣烈士陵園舉辦“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甘肅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供圖)
張掖市在民樂縣烈士陵園舉辦“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通過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參觀西路軍紀念館等環節,強調傳承紅色基因與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張掖的結合。同步開展“紅色故事進校園”活動,組織2000余名中小學生聆聽西路軍將士浴血奮戰事跡。
隴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烈士陵園開展“緬懷先烈志 傳承英烈魂”主題黨日活動(甘肅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供圖)
隴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宕昌縣在烈士陵園開展“緬懷先烈志 傳承英烈魂”主題黨日活動,市縣兩級黨員干部、退役軍人代表200余人敬獻花籃、擦拭墓碑,并參觀烈士陳列館。活動同步啟動“紅色研學”計劃,組織青少年重走長征路,通過實地探訪兩當兵變遺址,感悟革命初心。
金昌市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在永昌革命烈士陵園舉行祭掃儀式,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并為烈士墓碑描紅。結合“紅色基因庫”建設,推進烈士紀念設施數字化升級,年內計劃完成10處陵園三維建模及VR瞻仰功能開發,實現英烈事跡“云傳播”。
慶陽市舉行散葬烈士棺槨遷葬入園儀式(甘肅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供圖)
定西市舉辦“清明祭英烈·紅色志愿行”系列活動,退役軍人志愿者為烈士陵園描紅墓碑、修繕散葬墓,并開展“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實踐。舉辦“緬懷歷史”主題朗誦比賽,7名選手深情講述西路軍在岷縣、漳縣的戰斗故事,吸引300余名師生參與。
慶陽市舉行散葬烈士棺槨遷葬入園儀式,禮兵護送16名烈士棺槨至西峰烈士陵園,全體人員敬獻花籃、重溫誓詞。退役軍人志愿者同步開展陵園清掃,并啟動“紅色記憶”數字檔案項目,對328名烈士事跡進行影像化整理,計劃年內建成全省首個市級英烈數據庫。
武威市在涼州戰役紀念館舉辦祭掃活動,140余名代表敬獻花籃、參觀戰役展廳,通過西路軍遺物和場景還原感悟革命精神。活動同步啟動“紅色故事進校園”宣講,組織軍休干部走進中小學講述自衛反擊戰經歷,覆蓋師生1.2萬人次。
武威市在涼州戰役紀念館舉辦祭掃活動(甘肅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供圖)
天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干部職工瞻仰張輝、柴宗禮等烈士墓碑,并在紅色記憶館通過烈士遺物、歷史照片等實物史料開展沉浸式教育。聯合市教育局推出“英烈精神云課堂”,上線微課視頻28期,通過線上獻花、留言互動等方式,吸引超5萬人次參與。
臨夏州臨夏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市公安局、北街小學舉行“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200余人向烈士敬獻鮮花,參戰老兵與青少年共話紅色傳承。和政縣委主要負責人帶隊在二郎崗烈士陵園祭掃,500余名干部群眾通過擦拭墓碑、聆聽革命故事接受教育,并啟動“烈屬關愛月”行動,落實醫療、就業優先政策。積石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干部清掃烈士墓、敬獻鮮花,倡導“網上祭英烈”活動,網絡留言超1000條,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效應。
酒泉市開展烈士墓碑描金活動,120余名老干部、退役軍人志愿者在酒泉烈士陵園敬獻花籃,并新建玉門、金塔烈士陵園,集中安葬32位散葬烈士。
平涼市組織3000余名學生徒步祭掃,老兵楊建德講述戰場經歷,通過“行走的思政課”激發青少年愛國熱情。
甘南州在合作市烈士陵園舉行藏漢雙語祭掃儀式,僧侶代表與干部群眾共同獻哈達、誦經祈福,促進民族團結與紅色文化交融。(甘肅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供稿)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