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的浩瀚“星海”中,有這樣一顆平凡卻明亮的“星”——她扎根檔案室八載春秋,以指尖的溫度丈量卷宗的分量,用無聲的堅守書寫法治的注腳。她叫管婷,在訴訟檔案管理的崗位上,以匠心守護公平正義的“歷史”,用奉獻詮釋新時代法院人的初心。
指尖留痕:十三萬卷的無聲誓言
“大事面前顯擔當,困難面前不退縮”。2020年,三中院院址搬遷,所有庫藏檔案和資料必須全部搬遷到新址庫房存放。在原址近400多平方米的檔案庫房里,有近58節密集架和7組檔案資料柜,涉及不同門類13萬多卷檔案資料,以及近百件獎杯、獎牌、獎旗等實物檔案需要打包、編號、搬運。管婷站在堆積如山的卷宗前,反復核對裝箱清單。凌晨三點的檔案庫房里,封條打結的聲響與心跳同頻共振。從朝陽初升到星斗滿天,她的身影穿梭于檔案密集架之間,13萬卷檔案最終安全抵達望京新址時,她的工作筆記上只留下一句:“使命必達”。
時光解碼:方寸之間的法治溫度
檔案工作不像其他工作,能創造立竿見影的顯績,但熟知檔案工作的人都明白,這是一項非常瑣碎而且專業性很強的活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考驗著檔案工作者的能力與耐心。在數字浪潮席卷法院工作的今天,管婷既是傳統檔案的“傳承人”,更是智慧司法的“探索者”。面對每年3萬多卷訴訟檔案,她獨創“三核五查”工作法,將差錯率降至萬分之零點三;面對情緒激動的當事人,她以春風化雨般的耐心化解矛盾,在接待窗口設立“暖心服務角”,用一杯熱茶、一張便箋架起司法為民的橋梁。當電子卷宗一鍵歸檔系統上線時,這位“老檔案員”主動化身“新學徒”,深夜的辦公室里,響起鍵盤敲擊聲與翻頁聲交織成的樂章。
匠心永恒:平凡崗位的非凡堅守
作為人民法院檔案工作者,她深深懂得為法院管檔、為法院中心工作服務的責任很大。隨著調閱卷宗需求急劇增加,管婷的辦公室成了“微型戰場”。她將工作臺變成“流水線”,用不同顏色的標簽構筑起精準的檢索體系。同事們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晨曦中,她彎腰核對卷宗的身影被檔案架拉成長長的剪影;暮色里,她逐頁掃描卷宗的沙沙聲與樓道漸熄的腳步聲溫柔應和。八年光陰,30余萬次指尖與紙張的觸碰,讓她的指紋悄然嵌入司法記憶的年輪。
在繁星璀璨的三中院,管婷就像一束恒定的微光。沒有法槌起落的鏗鏘,沒有判決書上的署名,但她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證明:每一份公正的裁斷背后,都凝結著無數“管婷們”的忠誠與熱愛。正如她常說的:“一卷檔案的保管期限是永久,永久就是歷時永久,永永久久的意思。檔案的價值可能體現不在當下,但站在歷史的角度它的作用就是無限的。”這或許正是新時代法院人的精神密碼——在平凡的崗位上,以極致匠心守護法治信仰,用點滴奉獻匯聚星河長明,為首都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供稿:北京三中院
編輯:張競丹 汪希
審核:張磊
來源:北京號
作者:京法網事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