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方加碼關稅戰,中方強硬回應“必將奉陪到底”
當地時間2025年4月8日,美國白宮宣布對華加征額外50%關稅,自4月9日凌晨起生效。疊加此前對華征收的54%關稅,美國對華商品累計稅率高達104%。此舉被外界視為特朗普任內對華貿易政策的“最激進升級”,也是自2018年貿易戰拉開帷幕以來,美方單邊關稅的“最高峰值”。
面對美方挑釁,中國態度堅決,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絕不接受、奉陪到底”,明確傳遞了中方“不惹事,但絕不怕事”的立場。與此同時,商務部也表態了,如果美方執意升級關稅,那么中方必將采取措施,以維護自身權益。
二、美方施壓失敗,中方拒撤34%反制關稅
此次關稅戰的直接導火索是中方于4月4日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以反制美國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措施。美方曾要求中方在4月8日前撤回這一反制,但中方以“貿易戰沒有贏家”“施壓和威脅不是正確方式”明確拒絕,并強調“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聲稱,中方的反制“缺乏國際法依據”,并指責其“損害美國企業利益”。然而,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等多家行業組織指出,美方所謂“對等關稅”實為單邊霸凌,其疊加征稅將直接推高美國的進口商和消費者成本,加劇通脹壓力。
三、政治作秀與談判施壓并行
白宮發言人在聲明中將關稅升級歸咎于中方“報復行為”,并稱“期待中方主動來電談判”。統特朗普亦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關稅是讓中國屈服的唯一手段”,試圖以“極限施壓”迫使中方讓步。
然而,這種“邊打邊談”的策略已被歷史證明無效。2018年至今,美國對華加征的多輪關稅不僅未能縮小貿易逆差,反而導致美國消費者承擔了90%以上的關稅成本。此次加征50%關稅,恐使美國普通家庭年支出再增1200美元,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
四、全球供應鏈危機下的中美角力
當前,全球產業鏈正從疫情和地緣沖突中緩慢復蘇,而美方此舉被歐盟批評為“將全球經濟拖入泥潭”。馮德萊恩呼吁中美“回到談判桌”,但中方明確表示,對話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取消單邊關稅”。
面對外部壓力,中國展現出更強的政策韌性。多家商會聯合聲明強調,中國已通過市場多元化、產業升級和擴大內需降低了對外依賴。例如,機電產品出口企業近年加速開拓東南亞、中東市場,2024年對美出口占比已從2018年的22%降至14%。
五、全球貿易“雙輸”困局加劇
1. 美國民生與經濟承壓:加征關稅將直接推高醫療設備、農產品等剛需商品價格。而美國醫用耗材關稅目前已達“極高水平”,這恐將導致低收入群體醫療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2. 全球供應鏈體系遭重創:根據國際調查機構發布的預測數據,若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2025年全球貿易增速或跌破1%,較2024年下降2.3個百分點。
3. 中國反制措施蓄勢待發:分析人士指出,中方可能采取以下手段:
-大幅提高美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關稅,打擊美農業州政治基本盤;
- 暫停中美芬太尼管控合作,直擊美國阿片類藥物危機痛點;
- 限制文化產品進口,如暫停引進美國電影、限制美禽肉輸華等。
六、經驗與結論:中方的底氣與戰略定力
歷經八年貿易戰,中國已形成一套成熟反制體系:
- 法律工具完善:從《關稅法》《對外貿易法》到反外國制裁法,為反制提供法理支撐;
- 產業韌性增強:機電、輕工等行業通過技術升級和數字化轉型,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
- 國際盟友支持:歐盟、東盟等經濟體多次反對美國單邊主義,RCEP等區域合作機制為中國拓展新市場提供保障。
正如商務部所言,“合作才能共贏,對抗注定雙輸”。中方“奉陪到底”的回應,既是捍衛國家利益的底線宣示,也是對多邊貿易體系的堅定維護。這場博弈的結局,或將決定全球經濟治理的未來走向。
全部評論 (0)